主页 > 企业要闻 > 平台介绍 >

学龄前儿童如何运动更科学——首部《指南》问世

        2023-02-08 22:12              


    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下文简称《指南》)9日在京正式发布。该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我国学龄前儿童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量。
 
    在充分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和大量科研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同时,还应该”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并”鼓励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在培养生活能力的同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指南》还强调了运动的多样性、循序渐进、避免过早专业训练以及安全性等具体原则。
 

 
    在此基础上,《指南》对学龄前儿童运动提出具体时间推荐:“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并特别强调“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
 
    针对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还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在《指南》中,除了给出运动原则和时间推荐量以外,经专家组反复讨论,内容还涉及学龄前儿童运动的定义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运动的基本要素、运动类型的具体推荐以及监测与评估等。
 
    据了解,该《指南》是在“体医融合”背景下,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共同组成我国学龄前儿童运动指南研制小组,集结了运动人体科学、儿科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合力形成研制团队,依据现有的国际指南进行针对性文献梳理、循证评价与整合,并邀请来自北京大学、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全国医学界和体育界专家一起,进行系统审稿,最后完成指南制定。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除提出各类运动指南中常有的运动推荐时间量之外,更特别强调了学龄期儿童的运动应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同时强调了运动强度的多样性,即学龄期儿童的运动不仅要有低强度活动,更要有中等及以上强度的活动;不仅要对心肺系统产生刺激,还应考虑运动时动作的难度、所用的力量与付出的努力程度。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罗冬梅表示,《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的发布,正契合了通过“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同时也希望通过论坛的影响力将指南传播出去,让社会形成以科学的运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共识,并且在学龄前儿童乃至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养育过程中,开展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让运动成为儿童养育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为形成终生运动、终生健康奠定基础。
 
    据了解,《指南》所推荐的意见涉及其每日各种身体活动,其中以运动为重点,可以为广大儿童家长、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和幼儿园教师等提出有益、科学的运动推荐与指导,帮助学龄前儿童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儿童养育文化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同时希望能提升社会各界对学龄前儿童运动的关注,各界合力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全面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责任编辑:青少年体质体态健康研究中心媒体中心)